孙鑫.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[J].内科急危重症杂志,2025,31(1):65-68
|
DOI:10.11768/nkjwzzzz20250112 |
中文关键词: 重症肺炎 拔管失败 风险模型 |
英文关键词: |
基金项目:河南省联合共建项目(LHGJ20200844) |
|
摘要点击次数: 790 |
全文下载次数: 1453 |
中文摘要: |
摘要 目的:分析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失败(需要再次插管)的危险因素。方法:回顾性选取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的13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,其中115例患者治疗后达到撤机标准,撤机前综合评估患者状态,拔管后常规用经鼻高流量吸氧进行序贯性氧疗,统计拔管成功率。比较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相关临床指标,并分析其与拔管结局的相关性,建立预警风险模型,利用外部数据对风险模型进行验证。结果:115例撤机患者中,拔管失败11例,占9.56%;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间体质指数(BMI)、体温、Na+、D二聚体,血清肌酐(Scr)、降钙素原(PCT)水平及排痰障碍、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等8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;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BMI<18.5kg/m2、排痰障碍、有创机械通气>7d为拔管失败独立危险因素,建立风险模型:logit P=In [P/(1-P)]=-1.530+1.291×(BMI<18.5)+1.164×(排痰障碍)+1.996×(有创机械通气>7d)。当最佳临界值P取0.34时,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.75和0.72,提示当P>0.34 时,重症肺炎患者拔管失败风险较高。利用外部数据验证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。结论:排痰障碍、BMI<18.5kg/m2、有创机械通气>7d三者联合可较好地预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失败的风险。 |
英文摘要: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