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
  • Risk factors analysis and predictive model establishment for extubation failure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
  • 扫码阅读全文 本文二维码信息
    DOI:
    中文关键词:  重症肺炎  拔管失败  风险模型
    英文关键词:
    基金项目:
    作者单位邮编
    罗松平 开封市中心医院 475000
    摘要点击次数: 73
    全文下载次数: 0
    中文摘要:
          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拔管治疗失败(需要再次插管)的危险因素,以利于临床风险判别和决策。方法 按照2016年《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》,选取2019.03~2022.03开封市中心医院EICU符合重症肺炎诊断并行有创机械通气的1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,通过相关治疗后115例患者达到撤机标准,根据2016年ATS/ACCP临床实践指南《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》制定的撤机流程进行撤机拔管,撤机前统计并记录患者 [年龄、性别、体重指数(BMI)、体温(T)、呼吸频率(R)、HR、平均动脉压(MAP)、WBC、Hb、K+、Na+、Cl+、PH、氧合指数、血乳酸(LAC)、D二聚体、血肌酐(Scr)、白蛋白、C反应蛋白(CRP)、脑尿钠肽(BNP)、降钙素原(PCT)、排痰障碍、有创机械通气时间]等23项指标,综合评估患者评估撤机前状态,拔管后常规用经鼻高流量吸氧进行序贯性氧疗,并统计最终是否拔管成功。根据最终拔管是否成功将患者分为两组(拔管成功组、拔管失败组),比较两组患者以上23项指标之间的差异,分析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与最终拔管失败结局的相关性,建立风险模型进行预警,并利用外部数据对风险模型进行验证,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及使用价值。结果 入选重症肺炎患者115例,拔管失败11例,占9.56%;两组间BMI、T、Na+、D二聚体,Scr、PCT、排痰障碍、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等8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;对以上有统计学差异指标与最终拔管失败之间相关性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:BMI<18.5(R=2.079)、排痰障碍(R=3.016)、有创机械通气时间>7天 (R=3.684)(P<0.05)为拔管失败独立危险因素,BMI<18.5预测拔管失败AUC 为0.623,敏感性 44.4%,特异性68.2%;排痰障碍预测拔管失败AUC为0.701,敏感性55.6% ,特异性76.2%; 有创机械通气时间>7天预测拔管失败AUC为0.685,敏感性38.6%,特异性81.2%;联合应用BMI<18.5、排痰障碍、有创机械通气时间>7天建立拔管失败的预测模型方程:logit P=In(P/1-P)=-1.530 +1.291 ×(BMI<18.5)+1.164 ×(排痰障碍)+1.996 ×(有创机械通气时间>7天)。其中P为患者拔管失败预测概率,利用外部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,选取我院2022.03~2023.06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肺炎并机械通气患者12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,经过治疗后98例达到脱机标准,模型预测拔管失败低风险患者86例,均实施脱机拔管,最终1例拔管失败再次插管;预测拔管失败高风险患者12例,均选择气管切开,其中 1例脱机困难最终死亡,应用拔管失败风险预测模型后重症肺炎拔管失败率下降至2.04%,提示该风险模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和临床使用价值。结论 多重因素造成重症肺炎患者拔管失败导致再次插管,排痰障碍、BMI<18.5、有创机械通气时间>7天是引起重症肺炎患者拔管失败的独立风险因素;建立重症肺炎拔管失败的预测模型方程:Logit P = IN{ P/(1- P)} = -2.792+ 1.317 ×(BMI<18.5)+ 1.730 ×(排痰障碍)+ 1.315 ×(有创机械通气时间>7天),该模型具有实际预测价值及临床使用价值。
    英文摘要: